Home
About
Service
Case
Innovation
News
Job
Contact
目標:進水濁度≤15NTU(理想值≤10NTU),懸浮物含量<20mg/L。
措施:
前端增加沉淀池、澄清池或粗濾設備(如多介質過濾器),去除大顆粒雜質和膠體,避免濾料層快速堵塞。
若原水含藻類或有機物較高,可投加混凝劑(如聚合氯化鋁 PAC)促進雜質絮凝,降低濾料吸附負擔。
錳砂除錳最佳 pH 范圍:7.5~9.5(pH≥8.5 時效果更優(yōu))。
操作:
若原水 pH<7,可投加石灰(CaO)或氫氧化鈉(NaOH)提升 pH 值,增強錳砂對鐵錳離子的氧化吸附能力,減少濾料表面金屬氧化物沉積過快導致的 “鈍化”。
適宜流速:6~10m/h(高負荷場景≤12m/h)。
風險:流速過高會加劇濾料顆粒間摩擦,導致破碎率增加,同時縮短過濾周期,頻繁反洗進一步磨損濾料。
反洗強度:12~15L/(m2?s)(以濾料充分松動但不流失為原則)。
反洗時間:10~15 分鐘(觀察排水濁度,至清澈為止)。
注意事項:
避免頻繁反洗(建議周期≥8 小時),減少濾料機械磨損。
反洗初期采用低強度水洗(如先以 8~10L/(m2?s) 流速沖洗 3~5 分鐘),再逐步提高強度,防止濾料層 “跑料” 或亂層。
適用場景:濾料表面黏附大量鐵錳氧化物,反洗無法清除,導致吸附能力下降。
操作步驟:
停止過濾,排空過濾器內積水。
配制2%~5% 稀鹽酸溶液(或 10% 濃度硫酸),以低流速(2~3m/h)循環(huán)浸泡濾料 2~4 小時。
用清水沖洗至出水 pH 值中性,避免殘留酸液腐蝕設備。
頻率:每 3~6 個月一次,視濾料污染程度調整。
原理:錳砂表面的二氧化錳(MnO?)是催化氧化的活性位點,若被還原為低價態(tài)錳(如 Mn2+),可通過氧化劑再生。
方法:
用0.1%~0.3% 高錳酸鉀溶液或次氯酸鈉(NaClO)溶液浸泡濾料 1~2 小時,恢復其氧化能力。
再生后需用清水徹底沖洗,防止氧化劑殘留影響水質。
適宜水溫:10~30℃(水溫過低會降低鐵錳氧化反應速率,導致濾料負荷增加)。
措施:若原水水溫<10℃,可設置預熱裝置(如板式換熱器),或適當降低過濾流速補償反應效率。
風險物質:
硫化物(S2?)會與錳砂反應生成硫化錳(MnS),覆蓋活性位點;
腐殖酸等有機物會吸附在濾料表面,阻礙鐵錳離子接觸。
預處理:
含硫化物水質:先通過曝氣氧化或投加氯化鐵(FeCl?)去除 S2?(目標<1mg/L)。
高有機物水質:前端增加活性炭吸附或生物預處理單元。
裝填要求:
濾料粒徑均勻(推薦 0.6~2.0mm),級配合理,避免大小顆?;祀s導致水流分布不均、局部沖刷磨損加劇。
裝填高度通常為 1.0~1.2m,底部鋪設 20~30cm 厚的石英砂承托層(粒徑 2~4mm、4~8mm 分層),防止濾料漏失。
巡檢內容:
每月觀察濾料表面是否有板結、泥膜或異常顏色(如灰白色可能為碳酸鈣沉積),及時清理。
每半年通過人孔檢查濾料厚度,若因破碎流失導致厚度下降>10%,需補充新濾料。
短期超負荷應對:若進水鐵錳濃度突然升高(如突發(fā)污染),可臨時投加高錳酸鉀(KMnO?)預氧化,降低濾料負荷,避免濾料快速飽和。
備用濾料儲存:新濾料應存放在干燥通風處,避免與酸、堿等腐蝕性物質接觸,延長保質期。
建立濾料壽命管理檔案,記錄每次化學清洗、反洗參數(shù)、水質數(shù)據(jù)及濾料損耗情況,通過對比分析(如濾料破碎率、吸附容量變化)優(yōu)化維護策略。
若采取上述措施后,濾料壽命仍低于 2 年,需重新評估原水水質是否超出錳砂適用范圍(如鐵>10mg/L、錳>2mg/L),考慮升級工藝(如采用兩級過濾或催化氧化工藝)。
微信掃一掃
手機端